当前位置:

白粉病该如何防治和用药?

发布时间:2024-09-20 16:20:23

白粉病由白粉菌科的真菌引起,是庭园常见的植物病害,属于外生性的真菌病害,只生长在叶片表面,形成灰斑,不会破坏大量细胞,但是菌种会吸取植物水分、养分,阻碍叶片生长,严重时会使植物完全停止生长。


接下来将展开叙述白粉病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方法!



农作物白粉病(又称为白粉菌病)是由一类真菌引起的常见植物病害,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。


主要危害


降低产量:

白粉病会导致作物叶片上出现大量白色或淡紫色的粉末状物质,阻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,降低了植物的养分合成和生长能力,从而减少产量。



质量下降:

受感染的作物叶片会变得脆弱,易断裂,并且失去正常的绿色,影响作物的品质和商品价值。



植株衰弱:

白粉病会削弱植物的免疫系统,使植株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害和虫害的侵袭,导致植株整体衰弱。


影响果实发育:

如果白粉病感染了果实,可能会导致果实畸形、变小、变味或提前腐烂,从而降低农作物的品质和市场价值。



发病症状


白粉病的症状因植物种类而异,但通常包括以下特征:


叶片表面出现白色或淡紫色的粉末状物质;

叶片变得畸形、弯曲或卷曲;

叶片逐渐枯黄、脱落或提前凋落;

植株整体生长受限,营养不良;

果实出现异常病斑、变小或变形。


发病因素


农作物白粉病的发病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病因素:



病原菌感染:

白粉病是由真菌属于白粉菌科的病原菌引起的,如白粉病菌。病原菌通过孢子在植物体表面生长和繁殖,进而感染植物。


气候条件:

白粉病对气候条件有一定的依赖性。通常,在高湿度和温暖的环境下,白粉病的发病风险更高。大气湿度和降水可以提供适宜的水分环境,促使孢子萌发和病原菌的生长。


植物品种抗性:

不同的植物品种对白粉病的抵抗力有所差异。一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,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的侵染和繁殖,减轻病害的发展。


植物健康状态:

植物的健康状态对其抵抗病害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。受到其他病害、虫害、营养不良或环境胁迫等因素影响的植物更容易受到白粉病的感染。


密度和通风:

植物种植密度和通风情况也会影响白粉病的发生。较高的植物密度会增加病原菌在植株之间的传播风险,而良好的通风可以减少叶片表面的湿度,降低病害的发展。



综上所述,白粉病的发病是由病原菌、气候条件、植物品种、植物健康状态、密度和通风以及农业管理实践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。通过综合管理和预防措施,可以降低白粉病的发生风险。


防治措施


农作物白粉病的防治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:


选择抗病品种:

选择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农作物品种,这可以有效降低植物受到白粉病侵染的风险。


清除病源:

及时清除感染白粉病的植株部分,包括叶片、茎秆和果实等。这可以减少病原菌在田间的存活和传播。


水分管理:

避免过度灌溉,特别是避免在晚间或湿度较高的时候进行灌溉。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,以减少病害的发生。


防治剂应用:

使用合适的化学防治剂进行喷雾处理。可根据具体作物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杀菌剂或除草剂,并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正确使用。推荐使用甲基硫菌灵、苯醚加环唑、苯甲吡唑脂或者苯甲•嘧菌酯,渗透性极强、内吸性好,持效期长,可做为高等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的治疗用药。

生物防治:

利用天敌和寄生性真菌等生物控制剂进行防治。这些生物控制剂可以帮助抑制白粉病的发展,同时对环境友好。


农业管理实践:

合理的农业管理实践也是预防和控制白粉病的关键。保持田间整洁,及时清除杂草和病害植株,适当施肥和灌溉等,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整体健康状况。


需要注意的是,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遵循农药使用的规定和安全操作指南,确保安全使用化学防治剂,并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必要的危害。

关注济源嘉乐收公众号
技术交流服务热线:400-990-5292


上一篇:果树施肥这么干 效果最好 最省钱!
下一篇:大白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大全

豫ICP备2024089904号-1 XML地图 网站建设